绘制骑手友好导示图、提供暖心驿站服务、折扣就餐……近日,“党建领航‘骑’心逐梦”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爱心驿站启动仪式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碧桂园社区举行,这标志着我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落地示范区,全市构建骑手群体城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生态开启新的征程。
接单在“线上”,脚步行万家。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在为市民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骑手小哥也面临“进门难、充电难、定位难、休憩难”等实际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骑手群体反映的痛点,印发《周口市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意见》,计划打造提升智能化劳动者驿站40家、司机之家20个,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饮水、充电、报刊书籍等便捷服务;打造10-20个友好社区、街区、商圈等友好场景,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
5月15日,记者在示范区文昌街道碧桂园社区看到骑手友好社区导示图,上面明确标识各个楼栋序号,行走路线等等。离此不远的骑手友好爱心驿站标志格外醒目,骑手来到这里可以享受免费充电、热饭、饮水等服务,驿站内还配备有爱心医药箱、气筒、修理工具、雨衣等物品,随时帮助骑手解决意外突发问题。“在这里,我们渴了有水喝、热了有空调,手机没电了还能免费充电,工作人员对我们笑脸相迎。这些细节好暖心,不仅提供方便,更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京东骑手周伟说。
“骑手友好社区落地碧桂园社区,是我们贯彻落实市委社工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以该项工作为抓手,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将骑手团结起来、把资源共享开来、把合力释放出来,引导骑手发挥作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不断把‘骑手友好’理念传递到各个角落,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碧桂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明丽说。
记者手记:看得见的“城市温暖”
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的温暖,往往始于破解“最后一百米”的痛点。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外卖骑手围在一起看“骑手友好碧桂园社区导示图”时发出“以后找楼更方便了”的感慨,看到爱心驿站里一瓶瓶免费饮用水,一根根充电线,甚至一块小小的创可贴,都能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对新就业群体发出的温暖问候。
“注意安全”“骑慢点啊”“好嘞,回头聊。”在碧桂园社区门口,保安与骑手的对话,一样让人暖心。让骑手从进门时,就能感受到友好氛围,是社区友好的最直接体现。
“小哥”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着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如何引导骑手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也是一种思考和探索。哪里的楼道灯不亮了?哪里的垃圾桶破了?哪里的路面破损了?“小哥”们随手一拍,社区响应,可能就能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或许,在这温暖的双向奔赴中,小哥们拍着拍着,就会更加融入这个社区,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