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养殖、水上发电,这种养殖业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双收益的模式你见过吗?11月28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许湾街道上楼行政村举行渔光互补项目开工仪式,这标志着示范区在新能源产业迈出里程碑式重要一步。据悉,这种“一地两用,渔光互补”的模式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情况下,将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动能。
“现在,我宣布示范区渔光互补项目正式开工!”随着示范区党工委委员高宾下达开工令,该项目正式开工。在位于上楼村内的一个坑塘附近,几台大型机械车辆正在紧张施工,坑塘内水已抽干,清淤作业正在进行。按照规划,这里将进行护坡整理,周边道路硬化、增设围栏等环境提升和改造,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居民悠闲娱乐的新去处。“我们都很支持这个项目落户本村,不管是村集体经济还是村容村貌都能带来提升,这对居民来说是个大好事。”居民李先生说。
据悉,渔光互补是指在渔业养殖水面上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发展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补的新模式,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村内池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养殖鱼虾,这种‘生态+电力’的集约发展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增加绿色能源产出,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值将得到‘双提升’。”区一级调研员丁有亮说。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新能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它是大型央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子企业,也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装机容量为50MW(兆瓦),年均发电6000万度,预计带动就业500余人。“渔光互补项目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水边休闲。我们作为业主单位将本着扎根周口、服务人民的理念,紧紧围绕工程建设任务和目标,确保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中国电建集团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刘德超说。
“新能源产业与传统养殖业的隔空‘混搭’,实现空间上的立体全方位利用和‘生态、能源、环保、产业’四丰收。”许湾街道主任聂永刚表示,该街道将依托资源禀赋,紧扣“产城融合”发展定位,将光伏与渔业、农业高效结合,从而加速盘活村集体低效能土地资源,在填补本地水产养殖与新能源发电综合利用空白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和“双碳”政策落地见效。
据介绍,该项目是由周口城乡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洽谈引进,除了“渔光互补”项目外,该公司还成功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成立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养殖,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