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何书记,俺家刚刚磨的小磨香油,我想给你送过去一瓶子,这不咱俩也两天没见面了,我想找你喷喷空……”1月22日,虽然婉拒了小磨香油,但和周青叶通完电话,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信访维稳和法制办公室的何飞心里顿时涌上冬日里一股暖流。
周青叶曾是示范区搬口办事处贾寨行政村的建档立卡户,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妻子无劳动能力,家中有一孩子读初中,因家中缺少劳动力,夫妻俩又经常患病,几年来,周青叶的一家脱贫摘帽时刻牵挂着驻村第一书记何飞的心。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近几年来,扶贫先扶志,协调公益岗位,申请政策等,何飞成了周青叶的编外家庭成员,很快,周青叶一家摘帽!俩人也处下深厚友谊。
凝心聚力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何飞和周青叶的故事是示范区2020年发起决胜脱贫攻坚收官大战总攻时众多扶贫故事中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 示范区实施扶贫项目23个,投入资金2061万元;产业扶贫实现分红282.92万元;教育扶贫资助资金141.1万元;医疗扶贫资助资金242.17万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427户1319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示范区圆满完成了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交出了一份出彩的脱贫攻坚示范区答卷。以上率下 攻坚克难
脱贫难度大,巩固脱贫成果压力更大,扶贫领域各种问题凸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起初,这些都是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面临的一道道现实难题,脱贫攻坚路上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直存在。
坚决啃下硬骨头!一年开了38次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调研、督导、慰问……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闫立超、管委会主任张建党及示范区全体领导干部用脚步丈量了脱贫攻坚的每一片土地。
“一定要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好总结梳理,及时整改。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一公里,我们就越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拿出绣花功夫。针对档卡的每一条信息、行业政策的每一条落实,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闫立超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时再三强调。
几年来,示范区上下众志成城、务实笃行,全面落实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全区科级以上干部、乡办干部全部包村到户,帮扶到人。区、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全区建立村级脱贫责任组49个,落实帮扶责任人644人,聚焦脱贫攻坚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狠抓落实。
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全区扶贫干部深入一线,结对帮扶,同基层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明显转变了作风,锤炼了队伍,密切了干群关系,全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示范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度的5004元提高到2020年度的15909元,年均增幅33.53%,“两不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靶向治疗 精准施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区狠抓政策落实,不断提升脱贫成效。教育扶贫方面: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共投资5838.9万元对28所中小学和21所教学点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装备进行完善提升。2019年投资8823万元新建盛和小学,学生就近入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二是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三是教育资助全覆盖有保障。全区学生没有因贫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健康扶贫方面:全区全部实施困难群众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享受政策470人次,各医疗机构门诊共接诊贫困户289人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医生团队,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服务率100 %,对困难群众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现了全覆盖。
危房改造方面,全区完成四类重点对象房屋安全鉴定和挂牌工作2647户;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全区所有农户安全饮水全覆盖。投入46.6万元为469户“五类人群”和186户“七类人群”免费安装了自来水。
综合兜底保障方面:实现了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标准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实现了贫困残疾人残疾证免费办理应办尽办。结合“五查五确保”组织开展“再排查”后,精准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486人次,落实资金近120余万元,为贫困群众新办理残疾证28本,实施无障碍改造5户,实现兜底政策应保尽保、应纳尽纳。
多路并进 全面推进
考核验收、查资料、听汇报、走访贫困户……闫立超、张建党已经成为贫困户家里的“常客”。针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深入细致地考核验收,他们常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要求相关村庄进行全面细致地整改。
党建引领抓关键。示范区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抓好“书记”这个关键点,在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的同时,率先推行非贫困村党建联系人分包机制,选派4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非贫困村任党建联系人,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非贫困村党建联系人全覆盖。同时,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两委”班子,加大基层阵地建设投入。
社会帮扶出实招。全区充分发挥入驻项目多的优势,创新扶贫方式,积极联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扶贫。与联引项目签订了《扶贫攻坚计划框架协议》,实行项目包村、人员包户,有序推进“大扶贫战略”的实施。联引建业集团、昌建地产、中建七局等项目积极融入,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建设组织阵地、文化广场、水冲式厕所,捐赠爱心扶助资金50万元,开创了政企联合、携手扶贫的新格局。
产业项目全覆盖。示范区按照“公司+贫困户”模式,共计建设产业扶贫基地4个,对贫困户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与市农信联社、市邮储银行联合,与健之源农业科技公司、越秀诚央厨餐饮公司合作,实施金融信贷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越秀集团、建业集团等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分红惠及该区所有贫困户。2020年7月,按照“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我区与建业绿色基地项目合作共建产业基地,确保产业带贫形成长效机制。
巩固成果 强化成效
“闺女,天冷了你得多穿点衣服啊,别冻着,逢年过节,都是你来看望我,该过年了,我也不知道咋过去感谢感谢你……”1月23日,驻许湾乡于庄行政村第一书记张蕾接到曾是建档立卡户李玉芝的问候,眼圈红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张蕾像李玉芝亲女儿一样,病床前的探望,办理入出院手续跑前跑后,摘帽后,李玉芝仍是张蕾最大的牵挂。
不断夯实脱贫基础。示范区定期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对脱贫村、脱贫户进行排查,及时补齐工作短板。今年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在全区开展了“五查五确保”行动,结合排查结果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脱贫基础。
坚持“四个不摘”。按照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投入不减、项目不少、政策不变、帮扶不撤。示范区加强对已脱贫户、脱贫村的监管与帮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政策,不断提升脱贫摘帽后的帮扶工作,做到责任不减、政策不脱、强化帮扶、严格监管,严防返贫发生。
筑牢返贫致贫防线。全区共有边缘户29户89人、脱贫监测户2户3人,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制定了帮扶计划,落实“两类户”应享受四项措施,购买大病救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防返贫保险。围绕增收,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和金融扶贫,不断提高困难群众收入,确保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2020年7月,许湾乡于庄行政村的脱贫户、致富带头人张洪太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带来的慰问品,上了新闻头条。目前,张洪太脱贫不忘党恩,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同时他还不忘乡情。经常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践行了一个公民的社会担当。近几年来,该区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洪太一样的脱贫不忘党恩,不忘乡邻的典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闫立超看到脱贫攻坚战收获的阶段性成果,深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区党工委、管委会已经谋划好下一步工作:一是在抓党建引领上持续发力。坚持把抓党建促农业农村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坚持抓好“书记”这个关键点,发挥基层组织“带头人”作用,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头雁引领。推动“党建+产业”“党建+集体经济”“党建+人才”等多种模式,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整体谋划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三是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等专业人才,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城市人才到农村、机关人才到社区,在农村社区创新创业、施展才华。
四是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做到责任不减、政策不脱、强化帮扶、严格监管,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抓手,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昨日,忙碌了一天的张洪太在回于庄行政村的路上欣赏着大大改善了的村容户貌,想着区、乡、村各级干部之前开展的“六改一增”(改院、改厨、改厕、改门窗、改墙面、地面、改照明灯、增添或更新简单家具),看着墙上“乡村振兴”的宣传标语,回家的脚步越迈越有劲了!
来源/记者 张劲松 任富强
责任编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