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无处不“飞花”——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纪实
来源: 城乡一体示范区 时间: 2020-11-14 08:57:0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街头公园错落有致,植物园林奇树异花,河流湖水波光潋滟、莲叶田田,浓密的枝叶间,百鸟竞唱,宛如天籁之音'hellip;'hellip;

  如今,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人民切身感受到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的可喜变化:处处整洁有序,处处干净如洗。

  是的,脱胎换骨,精彩蝶变,仿佛一眨眼工夫,示范区翻天覆地,沧桑巨变。如今,活力、清新、干净、整洁成了示范区的最佳诠释。

  近几年来,伴着'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开展,示范区全区上下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刷新城市'ldquo;面子'rdquo;的同时,也夯实了民生的'ldquo;里子'rdquo;,用实干和汗水诠释了创建为民的真正内涵。

  生活环境 可喜变化

  'ldquo;'lsquo;创卫'rsquo;工作开展以来,咱们对这项工作有什么意见?'rdquo;听到记者询问,示范区盛和社区居民张红伟立刻竖起了大拇指。

  'ldquo;一开始,大家不能理解,后来宣传得多了,居民们的认识也就逐渐提高了。'rdquo;社区居民张书轩说。

  示范区搬口办事处党委书记张旭:由于社区居民大多来自附近的征迁村民,初搬到小区时,对小区管理模式不太适应,加之居民家的杂物诸如破自行车、摩托车、家具,还有种地用的四轮车等农机设备随处堆放,还有饲养鸡、鸭、鹅等家禽的行为,特别是地下室成了垃圾场,还有随地大小便,整个社区杂乱无章,真是不堪入目。

  'ldquo;在办事处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由办事处领导、社区干部及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60多人的队伍,'rdquo;盛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友说,他们奋战1个多月,宣传、劝导、说服教育,终于,群众理解、支持了。后来,居民们也投入到了'ldquo;创卫'rdquo;工作中,小区环境才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盛和社区副主任张前进:起初,由于强制性地清理部分居民的杂物,有些老人还到社区服务中心骂骂咧咧的,现在环境变了,大家得到了实惠,他们还当面表扬干部们干得好哩。

  如今,盛和社区整个院内干净整洁,车辆放置有序,绿化带管护精细,社区各功能室健全,人们的文明意识普遍增强,大家由对'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起初不理解,变为当下的全力支持,居民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表情溢于言表。

  和盛和社区相似,示范区文昌办事处中原社区垃圾满溢、清理不及时,基础设施老化残缺,毁绿种菜现象严重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在办事处党委、社区支部的努力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满意度很高。

  通过'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开展,示范区各社区增添了干群互动平台,密切了干群关系,网格单位、小区居民不仅'ldquo;身入'rdquo;创城,更'ldquo;心入'rdquo;创城。

  天蓝、地绿、水清、城美,处处整洁有序,处处干净如洗'hellip;'hellip;如今,示范区人民切身感受到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的可喜变化。

  基础设施 全面提升

  'ldquo;看这公厕,从外到内样式新颖,设计豪华,干净整洁,没有一点气味,来一趟周口真让人过目不忘。'rdquo;从外地来周省亲的李女士惊诧于周口基础设施这么完善,这么高档、方便。

  正如李女士所说,记者在示范区一类公厕内看到,里边设置有客厅、空调、管理间、饮水机,还有沙发、茶几、体重秤以及人脸识别取纸机。这样的摆设简直赶上了普通宾馆的条件!

  'ldquo;创卫'rdquo;工作中,示范区全面升级改造老旧公厕5座,新建一类公厕14座、高铁站移动式环保公厕2座,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先后实施了文昌大道、中原路、周口大道、松花江路、腾飞路、恒山路南段、府苑街、府汇路等道路辅道或人行道大修工程,新建街头游园28处,并对辖区内道路绿化带缺苗断垄区域全面补栽,共补栽行道树近2000棵,冬青、黄杨等苗木40多万棵。

  示范区全面排查辖区内井盖、路灯、道牙石等缺失破损情况,累计检修、更换井盖1000余个,检修路灯800余盏,更换LED路灯600余盏,更换道牙石40000余块,修补破损路面3000平方米,新装果皮箱800余个,美化树穴2000余个。3年来,示范区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2亿元,使全区基础设施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不断穿行的洒水车、璀璨明亮的路灯、干净整洁的街道、花团锦簇的公园、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别致的公益广告,无一不在显示示范区'ldquo;颜值'rdquo;的巨变,无一不在诉说着大干快上的'ldquo;示范区速度'rdquo;。

  红色'ldquo;马甲'rdquo; 亮丽风景

  'ldquo;能为创城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苦再累我也高兴。'rdquo;作为一名'ldquo;90后'rdquo;志愿者,示范区景园社区朱文博看上去干练、沉稳、诚实、可靠。

  和他聊天中得知,他2018年从部队复员,去年10月份在景园社区当了一名志愿者。他每天7时到岗到位,捡拾垃圾、烟头,后又做社区统计工作,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休息。令人敬佩不已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全职志愿者,竟然不愿领公家1分钱的工资,不占公家1分钱的便宜。

  'ldquo;去年冬季他爷爷去世时,他就请了半天假,把爷爷送走后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志愿者活动中。'rdquo;景园社区支部书记朱美玲说,朱文博在部队服役8年,左腿落了个膝盖半月板损伤的毛病,不能长时间走路,由于长时间做社区统计工作,又患上了颈椎病,虽然这样,可他还是不愿下火线,一直从事着志愿者服务活动。

  碧桂园社区志愿者周挺说:'ldquo;作为一名党员,我就应该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rdquo;

  'ldquo;创卫'rdquo;工作以来,周挺练就了一双'ldquo;火眼金睛'rdquo;,每每有烟头出现,她总能第一时间看到,第一时间捡起。从不抽烟的她,总是经常一兜的烟头,一手的烟味,身边的人从'ldquo;嘲笑'rdquo;到'ldquo;理解'rdquo;,再到'ldquo;跟随'rdquo;,个人行为渐渐成了团队的行为,团队的行为逐渐唤起了居民的自觉。

  王婷是示范区建业社区志愿者。'ldquo;创卫'rdquo;工作开展以来,她积极发动社区青年组成'ldquo;创卫'rdquo;志愿服务队,投入到社区环境治理工作中,经常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拔草、清理杂物、铲除小广告,改善小区环境面貌。

  美丽卫生家园,你我共同缔造。

  连日来,在示范区,一群群'ldquo;红马甲'rdquo;活跃在小区楼道、广场公园、背街小巷,发放宣传资料、劝阻不文明行为、清理卫生死角、捡拾路面垃圾,扮靓了城市面貌,提升了群众认知'hellip;'hellip;在广大志愿者的带动下,'ldquo;周口是我家,'lsquo;创卫'rsquo;靠大家'rdquo;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环卫工人 最美模样

  烈日下,一位60多岁的环卫工人正在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不远处的电动三轮上,她的老伴坐在车上,由于前年突发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

  这位老人叫马书英,盛和社区居民,唯一的一个儿子6年前中电身亡,儿媳不知去向,留下一双女儿也由她操持。

  'ldquo;我每天凌晨4点起床,先为老伴洗刷衣服,然后做饭,喂老伴吃饭。由于老伴不能自理,我只得把他带在身边,以便随时侍候,不到6点到达工作岗位。'rdquo;马书英说。

  永顺物业公司领班赵天朗:马书英就在我们物业公司工作,由于家庭特殊情况,公司有意对她开绿灯,可她从来没有迟到过,没有早退过,她负责的路段卫生打扫得也最干净。

  马书英:既然干就得干好,就得对得起老板发给的工资,再说,咱们正在'ldquo;创卫'rdquo;,也不能因为我负责的路段打扫不好给全市抹黑呀。

  就这样,马书英每天边打扫卫生,边照顾老伴,她工作认真、负责,总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ldquo;创卫'rdquo;工作开展以来,也就是这一个个的'ldquo;马书英'rdquo;,示范区所有街道、路段才会干干净净、整洁有序。

  赵天朗,今年60岁了,已经在路上干17年了。

  他每天4:30起床,然后带齐工具,5点就到路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从不间断,每天22时下班。虽然辛苦,他能忍受;虽然很累,他习惯了。可有件事他一直闷在心里,总感觉愧对儿媳和家人。'ldquo;儿媳妇去年3月份在医院生产,住院10多天,我竟然连1分钟时间也没抽出来去看看她,这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疙瘩。'rdquo;'ldquo;你就在路上别回来了,路上就是你的家。'rdquo;有时老伴忍不住生气,只有在电话中对着赵天朗发几句牢骚。

  党员干部 担当尽责

  'ldquo;集中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全员上阵,坚决打赢'lsquo;创卫'rsquo;工作攻坚战。'rdquo;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闫立超向全区干部群众发出号召。

  每天,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建党都奔波在'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路上,一线督导,一线检查,现场办公。

  在示范区,主抓'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区领导是丁有亮,时任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ldquo;'lsquo;创卫'rsquo;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rdquo;这句话经常挂在丁有亮的嘴上。他的工作作风是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脚步踏遍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ldquo;大家都要向示范区丁有亮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敬业精神,方法多、办法多。'rdquo;周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建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丁有亮。

  今年7月上旬,正值'ldquo;创卫'rdquo;关键时期,示范区卫计中心主任、区'ldquo;创卫'rdquo;办副主任韩宝珠突发心脏病,瞬间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裳,紧接着,他住进了周口市中心医院的病房。

  'ldquo;必须立刻放置支架,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rdquo;由于动脉血管硬化狭窄程度较高,医生这样警告韩宝珠。

  'ldquo;不行,正是'lsquo;创卫'rsquo;关键时刻,我不能手术。'rdquo;韩宝珠说。

  手术虽然没有做,可在爱人及同事的劝说下,他还是去了省城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最后决定保守治疗。

  'ldquo;快回来吧,你弟弟病了,需要去郑州看病,坐公共汽车不方便,又浪费时间,你开车把我们送到郑州吧。'rdquo;电话那头,李志永的父亲声音紧张、急促。

  李志永,示范区城管中心副主任,正值去年深秋季节,凉风习习,本来是一年中最惬意的季节,但得知弟弟生病的消息后,他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ldquo;接到父亲电话的那一刻,我不知如何是好,'lsquo;创卫'rsquo;正是紧要关头,我怎能离开呢?'rdquo;最终,李志永强忍泪水,鼓足勇气说:'ldquo;爸,我这边太忙,真离不开,您就坐大巴去郑州给我弟看病吧!'rdquo;'ldquo;你是老大,原本把你当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想到你竟这样。'rdquo;电话那头传来了父亲咆哮的声音,'ldquo;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以后不要叫我'lsquo;爸爸'rsquo;。'rdquo;说完,父亲'ldquo;啪叽'rdquo;挂断了电话。

  'ldquo;弟弟第一次在郑州住院的一周时间里,我竟连周末也没顾上去看他,结果他和父亲出院后还是坐大巴回来的。'rdquo;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压抑,李志永忍不住哭了出来,'ldquo;时间不长,弟弟第二次去郑州住院,并做了手术,一住就是1个多月,这期间我又是一趟没有顾上去看望弟弟,一奶同胞的弟弟,我能不挂念吗?我也能想像父亲会有多么生气。就在他出院时,我才趁周末开车把他接了回来。'rdquo;

  和李志永一样,示范区综合执法中心环卫队长张鹏也是每天5:30起床,22点才下班,从来没有工作日、星期天,家人不满意时他只有解释,自己很累,也只有忍受。

  禇振中,示范区卫计中心、'ldquo;创卫'rdquo;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区'ldquo;创卫'rdquo;办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ldquo;创卫'rdquo;路上,他有着'ldquo;掘地三尺'rdquo;都要做好'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激情,有着想方设法都要让辖区垃圾'ldquo;无处遁形'rdquo;的韧性。自'ldquo;创卫'rdquo;工作开展以来,从没休过节假日,从没帮家里做过家务,就连陪孩子吃顿饭都变成了奢侈的事情,他生动地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深刻内涵。

  正是由于无数个'ldquo;韩宝珠'rdquo;'ldquo;李志永'rdquo;,由于示范区全体干部担当尽责,示范区'ldquo;创卫'rdquo;工作才得以势如破竹、快速推进、成绩显著。每次全市'ldquo;创卫'rdquo;工作督导检查中,示范区的成绩都是遥遥领先。

  'ldquo;创卫'rdquo;工作的开展,见证了示范区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示范区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基础条件差、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展现了示范区干群勇于吃苦、敢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以'ldquo;敢教日月换新天'rdquo;的干劲换来了示范区面貌的根本改变。

  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在新一轮城市建设工作中,示范区人民将加大力度,挖掘深度,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示范区人民,勠力同心,勇往直前,用不懈地努力继续推动示范区这艘'ldquo;巨轮'rdquo;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责任编辑:城乡一体示范区管理员